首页动态正文

农村将实行农机证

近几年,国家对于农村越来越关注,“农管”也逐渐成为了网络热词,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,可见大家对于农村发展的关心。有一部分人对于“农管”非常的担忧,毕竟曾经的“唯证办事”的模式在农村不断的上演,给农民朋友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,那么这次的“农管”又会如何管理呢?是否会给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农村证件成束缚

最近几年,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,无论干什么事情似乎都要持证上岗,让农民们手足无措,在网络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论。就拿最近风头正劲的“杀猪证”来说吧,如果没有这个证件进行杀猪,那就是非法的,一旦被发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农管的建立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因为按照《生猪屠宰法》的要求,要对生猪进行定点屠宰,然后进行检疫。除了自己食用、自行宰杀的个体以外,其他没有经过指定地点的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进行屠宰。

而进行杀猪的屠夫必须要有屠宰资格证、健康证以及上岗证,如果没有这三个证件,他就不能把自己杀死的猪送给其他人,也不能拿去卖,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处以十万块的罚款。

不光是屠宰场要有许可证,就连乡村的宴席也要有许可证,之前是由市场监管局来负责,但如今有了农管,未来乡村宴席的事情很有可能也要由他们来处理,对于农村大席的承包者,他们的资格证和服务员的健康证都要进行检查。

不管是房子、田地,还是鱼塘、果园,都是必须要有证件的,也就是说整个村子都必须是“有证”的,没有证件谁也别想进行经营活动。

就像前面提到的农管下田检查农机证、拖拉机驾驶证,如果没有证件或者拖拉机没有转向灯、标识不清,都将会受到农管的处罚,严重的可能甚至被禁止驾驶。

网上流传着一段关于湖南常德的视频,这段视频是常德市城管支队、常德开发区的交警支队、常德开发区的农林服务中心三个部门联手,对农林车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治理,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和降低各种农村公路上的安全问题。

主要检查拖拉机等农用车辆在公路上运行等违法行为,以保证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。

“农管”成流量之王

当下,“农管”这个词,已经成了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,许多人似乎都在利用这个词,来获取更多的流量,而关于“农管”这个词,从许多关于“城管”这个名字的报道对标一下,就可以预想到是干什么的,其中不乏“农管”在农田里胡作非为的新闻。

就像网上说的,农管把一块田地里的大豆连根拔起,又像是鬼子进村时把一只野鸡和一只鸭子扔到了屋外,这就导致了“农管”这个名词产生了很大的嘲讽意味。这还不算,农场的管理人员还要参加拖拉机和农用机械的检验,这让很多人都觉得,这是在代替交通警察的工作,属于越权执法、多管闲事。

在这种争议不断的情况下,农业农村部还会亲自下场,对农管也就是农业执法队的职权和作用进行说明,以此来安抚民众的疑虑,同时也是希望农管能够停止违法违规行为,科学公正执法。

如何看待

农业机械用车在公路上违章,这是必须要处理的,因为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农业机械车的司机,还有公路上别人的生命。但又担心某些“农管”部门会扩大职权,例如到农户田地去查看农业机械,向农户索要驾照。老实说,现在能拿到拖拉机驾照的农户寥寥无几,会开但是没有考证的也不在少数。最重要的是,大部分农户除了农忙时候,一年都不会用拖拉机和农用车。

还有就是考取证件的费用也很高,拿到证件后是否还会有车辆年审、保险等费用以及耗费大量的时间?所以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,都有很多人在抵制“农管”,因为他们担心一旦“农管”开始随便执法,他们就是被殃及的池鱼,毫无反抗之力。

执法有依据,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,可是,如果因为法律而“一刀切”,以罚款代替管理,那么,权力就会膨胀,就会被滥用,进而影响到农户的生产,最终,农户们会因为这种管理模式而不堪重负,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,到时候,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挽留?

总结:任何事情都不能“一刀切”,“农管”的管理应该是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,而不是给农民增加新负担的,这也是我们设立的初衷和目的。

对此,大家都有什么看法?欢迎留言评论。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荐